• 凯发k8(国际)

    韩美38sanderland多人林忆魏明伦 :何为“鬼才”?文艺创作 ,可贵者胆

      “莫道蛇口长于经济 ,短于文化 ,焉知儒商之智商颇高 ,经理之哲理亦明……展望未来之特区 ,岂仅物质文明领先 ,于精神文明亦当执牛耳也 !”30年前 ,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创作的铜雕塑作品《盖世金牛》现身深圳蛇口四海公园 。与这座长30米 、高8米 、重100吨的雕塑同时亮相的 ,还38sanderland多人有韩美林好友 、剧作家魏明伦作的骈体碑文《盖世金牛赋》 。此后 ,魏明伦致力于骈文创作 ,在“戏剧家”“杂文家”之外又添“辞赋家”美名 。

      2024年5月28日 ,魏明伦在四川成都去世 ,享年83岁 。作为这位“巴蜀鬼才”的多年好友 、艺术知交 ,韩美林向《中国新闻》报深情回忆他与魏明伦的友情岁月 。

      资料图为韩美林(右)与魏明伦(左)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供图

      “我个子挺小的 ,没想到还有比我个子更小的 。”回忆起自己对魏明伦的第一印象 ,88岁的韩美林依然不改“老顽童”本色 。在他的记忆里 ,自己这个“歪才”与“鬼才”魏明伦志同道合 、惺惺相惜 。同为文艺创作者的他们 ,有共同的坚守 ,也一道致力于创新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韩美林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多年参加全国两会 ,由此结识了众多文化艺术界别的好友 。在小组讨论会上 ,他与魏明伦都是“敢言”的委员(二人均为无党派人士) ,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

      “张贤亮 、冯骥才 、潘虹 、盛小云 、魏明伦……凯发k8(国际)几个都在文艺界别小组 ,关系都特别好 。”韩美林说 ,“俗话说‘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凯发k8(国际)为什么能成为挚友?我想是因为凯发k8(国际)对世事的看法相似 ,而且都很‘敢说’ 。互相探讨的时候 ,时不时会迸出‘智慧的火花’ ,冒出一些幽默又充满哲理的金句……这是凯发k8(国际)团结的基础 。”

      在韩美林心中 ,比自己小5岁的魏明伦与自己有不少共同之处 。“凯发k8(国际)两个都出身贫苦 ,都曾经在基层奋斗——他后来在文坛赫赫有名了 ,收入也不高 。但无论在什么境况下 ,他对待艺术创作都一样敬业 。他的身上 ,有一股子‘劲儿’ 。”

      魏明伦7岁学艺 ,9岁登台 ,自修诗词歌赋 ,终成一代剧作名家 。这让韩美林深感敬佩 ,也很有共鸣 。“他很坚强 ,绝不认输 。他经常‘语不惊人死不休’ ,但他说话总是有他的道理 。”

      1994年 ,韩美林为深圳创作了城市雕塑《盖世金牛》 。魏明伦生前曾回忆 ,韩美林在深圳完成这一作品后 ,打来电话请他帮忙取名 ,魏明伦便取了“盖世金牛”之名 ,并写下一篇充满激情的《盖世金牛赋》 ,不仅“花式赞‘牛’” ,赞美深圳 ,还用了一整段来赞美“吾友韩美林一生勤奋如牛” ,低谷时“不改牛脾气” ,盛年时“志在斗牛” 。

      “金牛”面世后引发广泛关注 ,韩美林曾笑称 :“我这个牛是吹的 ,他那个碑文是真牛 。”如今再次提及这段往事 ,被问及为何想到请魏明伦取名并作赋时 ,韩美林直言 :“因为只有这个‘鬼才’行 。他写的东西有特性 ,找他最合适 。”

      资料图为2015年 ,魏明伦参观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供图

      2013年 ,魏明伦文学馆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开馆 。馆中收藏了魏明伦的文学戏剧作品 ,也处处可见魏明伦“豪华朋友圈”的影子——馆内“明伦堂”匾额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 ,半夜爬起来写的 ,而且一口气用左手和右手各写一张 ,给魏明伦挑;明伦堂内 ,有黄苗子 、李默然等题赞魏明伦的书法;馆外相邻的一座戏台 ,其匾额“蜀籁楼”由陈忠实题写 ,戏台两边的对联“台上弹丸地 ,戏中宇宙风”出自濮存昕的手笔……“魏明伦文学馆”大门匾额 ,则是魏明伦邀请韩美林题写的 。说到这里 ,韩美林得意一笑 ,“说明他也看中我的‘歪才’了 ,对不对?”

      无论“鬼才”还是“歪才” ,在韩美林眼中 ,都是对文艺创作道路上勇于创新者的褒奖 。

      “魏明伦敢写川剧《潘金莲》 ,胆子就够大的 。”韩美林说 ,“文艺创作 ,‘可贵者胆’ 。有胆量 ,才能创新 ,才能凸显自己的风格 ,才能在艺术上保持独立性 。凯发k8(国际)这几个好朋友 ,别的不敢说 ,在勤劳 、敬业 、守住底线和大胆创新这方面 ,凯发k8(国际)都做到了 。”

      从“老政协委员”到“老艺术家” ,率真的艺术家们相聚在一起 ,总是伴随着快乐 ,也总能碰撞出创作灵感 。谈起老友 ,韩美林有说不完的话 ,昔年趣事一桩接一桩 ,但他的声音渐渐低了下来 ,“所以 ,他(魏明伦)去世 ,我心里很难过的” 。

      当得知老友去世 ,韩美林即刻拾笔写下“鬼雄本天赐 有神来接 是场白喜;明伦为人杰 心无愧怍 无憾去吧”以敬挽挚友无憾的一生 。(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

      

    【编辑:孙顺达】

    发布于 :昆山市
    声明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 ,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